市住建局邵慶局長作客《蘇城議事廳》節目 共話古城保護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
日前,《共筑美好生活 蘇城議事廳》播出了“古城保護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專題節目,蘇州市住建局局長邵慶、市資規局副局長葛昕、市城管局副局長徐春明和姑蘇區政協副主席、區住建委副主任朱依東做客節目,共話古城保護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
古城保護如何實施?城市的更新與發展如何實現?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制定出臺《古城保護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該計劃明確指出,通過三年努力,解決古城保護更新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弘揚蘇州城市精神,通過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舉措創新,在新起點上高水平、高標準推進古城保護與更新。
根據《古城保護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今年我市將進一步樹立法治思維,健全古城古鎮保護與更新法制體系;堅持規劃引領,彰顯古城古鎮保護與更新設計特色;傳承歷史文脈,深化古城古鎮保護與更新建設內涵;加強環境整治,提升古城古鎮保護與更新管理水平。
古城元素之老宅子:
對傳統民居進行更細類普查
【全景掃描】
蘇州,是一座“活著”的古城,古城內傳統民居面廣量大。然而,目前,古城內不少居民老宅普遍面積小、戶數多、密度大,樓層低矮、采光較差、陰暗潮濕,保溫隔熱和隔音性能都很不理想,很難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如何提升這些居住人群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對蘇州古城的歷史建筑、古街、古井的保護都有具體的舉措。
據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邵慶介紹,蘇州古城內有著大量的歷史建筑,這些建筑成為古城風貌最基本的構成元素之一。在眾多的建筑中,有200多萬平方米的民居建筑承擔著居住功能。“所以,在‘三年行動計劃’中有一個任務,將對大量的傳統民居進行更細類的普查。”
據悉,今年蘇州市將持續推進歷史建筑普查工作,公布并掛牌第二批歷史建筑;對五個左右古建老宅和傳統民居,進行保護修繕,并完成潘祖蔭故居三期、白塔西路葉宅修繕。同時,對名人故居形式的歷史遺產,將進一步開展普查,列入保護名錄,在此基礎上按照一戶一方案的形式逐年開展保護修繕,以利用促進保護,以保護推動更新,讓傳統民居真正實現為民所居。
保護古城風貌,提高群眾居住條件,規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根據“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今年古城保護示范工程(平江片區),將按照“蘇式居住”和“全域旅游”功能定位加快工程進度,將歷史文化街區、古建老宅、歷史文物等連成一片,形成“大景區”格局,兼顧保護更新,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分類管理,實現整體提升,將平江片區打造成古城保護的試驗田和樣板區,在保護的主體責任、實施內容、資金投入、政策法規、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可復制推廣的模式。
古城元素之老街巷:
持續推進架空線整治和入地
【全景掃描】
老街巷是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架空線則是老街巷中的“灰色垃圾”。因此,加強架空線整治,有序推動架空線入地,充分整合地上地下資源,合理利用城市空間,已成為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升古城形象“顏值”、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重要抓手之一。
從去年開始,我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啟動了架空線整治和入地工程。去年底,姑蘇區志恒里、百合弄、草庵弄、橫巷、迎曉里、新弄堂等六條“樣板街”率先完成了架空線整治入地工作。目前,在姑蘇區,涉及架空線的主次干道有204條,總里程240公里,入地率在50%左右;街巷1142條,總里程近300公里,入地率約10%。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將啟動44條主次干道和100條支路街巷的架空線整治和入地工作,完成20條主次干道和平江片區及大公園片區60條街巷支路架空線整治。
老街巷的店招廣告,也與古城風貌息息相關。“店招廣告的位置相當于人的眉線,抬頭就看到。”戶外廣告的整治是蘇州一直在推進的一項工作。去年,我市共整治了5900多塊廣告牌,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區。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大對戶外廣告設置整治。一是做好行政許可事項“一張網”運行的更新、維護以及協調、匯總;落實大型戶外廣告聯席會議制度,規范有序推進大型戶外廣告行政許可工作。二是開展市容環境“清廣告”“清城市家具”雙清綜合整治,做好14.2平方公里以內及以外主次干道廣告和店招標牌詳細規劃編制。此外,將完成三香路、道前街、干將西路沿街景觀立面綜合性規劃、提升;提高觀前商貿圈店招、燈光、公共設施等標準。
古城元素之老小區:
實施環境改善整治提升工程
【全景掃描】
加快經濟發展、加快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是深受居民歡迎的實事工程。從2005年起至今,姑蘇區對175個小區實施了改造,涉及房屋4000多幢,惠及居民約14萬戶。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我市還將圍繞古城范圍里部分老舊區域的基礎設施薄弱、功能配套不足、居住人口過密等問題,以及部分早年整治標準相對較低、已整治過的基礎設施隨時間推移逐漸老化等情況,持續開展實施老舊區域環境改善整治提升工程,縱深推進古城居住環境不斷改善,全面提升保護更新內涵。2019年,我市將完成東方苑等四個小區環境改善提升,啟動實施福星小區等三個小區綜合整治和東中市49號等四個專項整治項目。
近年來,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是許多居民關心的事,在老小區住宅樓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高。經過多次專題調研,我市住建部門于去年10月底,形成《蘇州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邵慶表示,遵循“政府指導、業主自愿、因地制宜、保障安全”等建設和管理的實施原則,凡符合條件的多層房屋在符合規劃的條件下都可以加裝電梯,但前提是要考慮并解決諸如對原有房屋的結構安全是否有影響、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是否影響原來的管線排布以及資金籌集等問題。近日,市住建局已舉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聽證會,為這項工作真正“落地”做好準備。
古城元素之道路:
完善公共交通,建設換乘系統
【全景掃描】
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對于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來說,古城區道路,一是街巷比較窄,二是密度比較高,還有很多橋梁、彎道。
如何讓古城道路適合城市發展和車輛出行的新變化、新要求?
在“三年行動計劃”中,環古城道路提升工程是今年深化古城保護與更新建設內涵的一個重要抓手。目前,已開工的節點將配合軌道交通5號線和穿越護城河隧道工程建設時序進度同步建設、同步完工。我市還將穩步推進蘇站路換乘停車場、東匯公園換乘停車場、東匯公園南下穿護城河隧道及南岸景觀工程等項目進程,有效改善拙政園片區交通現狀,完善古城慢行系統,激發古城活力,提升古城形象,打造宜居圖景。
此外,結合《姑蘇區主次干道改造出新三年行動方案計劃(2019—2021年)》,今年計劃通過六個項目對23條街巷開展整治。一是結合環境衛生整治,對三香路、道前街立面進行綜合性規劃,提升沿街景觀效果。二是在環古城河立面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對環古城河沿線的莫邪路、盤胥路、閶胥路、南門路開展景觀提升工程。三是創建景區化管理示范點、示范街。四是對山塘街東段立面修繕。五是進行931項目一期——干將東路立面整治。六是對白塔西路、西園路開展立面整治。